任何一家做軟件、咨詢的企業,如果愿意在云計算上多花一點時間,抱著開放的心態,都可能取得成功。這個市場實在是太大,需要更多的企業進來,把餅做大。
一部分IT新形態創業公司最主要的業務就是為客戶提供云平臺遷移及管理服務,包括提供云端的客戶管理系統,云存儲服務等。
或許,對于大多數傳統IT渠道合作伙伴來說,這一類所謂的IT新形態創業公司,不僅相當神秘,而且也是對傳統渠道造成沖擊的主角。但郝峻晟并不這么認為,因為云計算的市場太大了。
事實上,在筆者跟許多IT渠道的交流過程中發現,中小IT渠道轉型的最大難點在于生意模式的改變。因為改變生意模式就等于改變團隊,改變團隊,就等于改變老板。除非老板自己擁有超強的學習能力,甚至本身擁有計算機編程的背景,否則快速從一個做貿易的思路,轉變成一個做技術的思路,幾乎是不現實的。
不過,凡事不能絕對一概而論。特別是有些中大型IT合作伙伴,它們的轉型似乎就沒有那么多中小企業老板所面臨的難題,轉型雖不是一蹴而就,但也順理成章。
如果我們一定要把中小企業和中大企業進行一下對比,就會發現,但凡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企業管理就會升級,至少凡事不是老板一人說了算,至少也有幾個合伙人或者高級職業經理人,這個時候,不論是朝著技術領域還是客戶服務領域發展,都不再是難題,因為企業缺什么補什么就行了。畢竟,企業要做成百年老店,基業長青,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讓企業持續獲得發展的動力。
如今,在“互聯網+”出現在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年代,IT企業的持續發展動力要想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一方面是客戶積累,另一方面就是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社交這些新興技術領域“多花一點時間”,多花一點投入,“抱著開放的心態”,招賢納才,真的是都有可能取得成功。而“軟件”、“咨詢”在筆者看來并非是成功的前提要素,但卻是IT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
換句話說,一家純IT硬件代理,還只是依靠搬箱子謀生存,恐怕還是趁早別干了。要想發展,現在抓緊時間為客戶踏踏實實做做技術方案,甚至做些行業應用軟件開發,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升級成咨詢服務;要么,抓緊時間,為客戶做些硬件集成的方案。所有這兩條,當然如果抓住市場發展的熱點領域,不論是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社交中那些環節深入下去,都會有所斬獲。
其實理由也很簡單,因為這是大勢所趨,順勢而為是一條捷徑。而這個勢,就是廠商為了爭奪客戶,滿足客戶在“互聯網+”時代的競爭需求,而拼命投入的資源,用以搭建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社交這些新興領域的生態系統。
舉個例子,微軟中國上個月宣布啟動面向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的微軟“凌云計劃”,提供價值一億元人民幣的微軟Azure公有云服務、軟件和開發工具,計劃招募100家創業企業。
5月9日,基礎云服務商青云QingCloud宣布其其應用中心(QingCloud AppCenter)正式上線。青云QingCloud聯合創始人兼研發副總裁甘泉表示,青云應用中心是QingCloud打造云生態計劃的第一步,最終還是希望與更多的行業ISV合作,有更多的行業PaaS成為青云應用中心的主力。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云市場需求越來越大,而傳統渠道伙伴如果稍加改變,更加深入到行業中,就會贏得更多新的機會。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福保街道桃花路1號 版權所有©深圳市網盛科技有限公司 粵ICP備060875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