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幕后工作會比臺前的明星更加重要。這一點,只要問問那些從事特效電影和其它視頻項目的工作人員即可。
在當今的科技行業,“明星”就是像智能手機之類的移動設備以及這些設備所提供的各種功能。然而,真正的工作卻發生在幕后的大數據中心里面,這些大數據中心支持著所有將我們的移動和其它計算服務帶到現實生活的服務和應用。
科技行業和媒界將大量的關注焦點都集中在“明星”產品或服務之上。當然,他們之所以有這種偏見,也有其中的合理原因。不過,一旦像“數據中心”這樣的詞匯出現在一些公司之內,許多人很快就會變得非常茫然,這一點并不難發現。對許多人而言,數據中心就是一個令人生厭的詞匯,甚至對那些備受關注的各方而言,這可能都是一個極其復雜的話題。
然而,有一些重要的話題和進步非常值得人們關注和探討。數據中心最大的一個話題就是“虛擬化”。事實上,虛擬化意味著在與硬件直接接觸之上的那一層面上的軟件軟件運營能力。
客觀地講,虛擬化可以讓計算設備來完成諸多獨立的事情——不僅僅是多任務功能,而且還包括同時運營多個操作系統或當作多個獨立的設備單獨使用。在PC上,并非大量的人都需要完成這些任務,因此這還不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然而,在服務器領域,這就非常有必要了,而且已經完全革新了當今數據中心的基礎架構。
VMware將于本周舉行大規模的VMworld展覽會,大約在14年之前,這家公司就讓這種研發工作流行開來,當時,VMware率先在自己的服務器上推出了虛擬化服務。自那之后,VMware、Citrix、 微軟 以及其它公司在此方面的技術就突飛猛進。更為重要的是,虛擬化也已經拓展到其它設備上。
臺式設備虛擬化——有時也叫作“虛擬桌面基礎設施(VID)”——能夠讓單一的服務器真正地向成百上千臺相連接的設備提供多個獨立桌面功能(具備完全的操作系統與應用功能)。這種大型電腦之類的計算模式如今已經成為計算設備完成業務的主流部分之一。
然而,與主機模式不同的是,如今的虛擬設備能夠提供與工作站質量相媲美的效果,就像 英偉達 (Nvidia)的新Grid 2.0架構那樣的結果。不僅是Grid 2.0能夠發揮當今服務器中的GPU作用并實現這些GPU的虛擬化,而且還能夠讓多個GPU同時在單一的任務中協作,甚至還能帶來比工作站質量更好的性能。
另外,當前版本的虛擬化桌面設備能夠與臺式電腦或傳統的精簡型計算機相兼容。事實上,如今的諸多大移動應用——例如地圖、個人助理或其它設備與應用——都在利用虛擬化驅動的云計算模式,并將我們的許多智能手機都轉化為精簡型計算機。這也是這些數據中心研發工作為何對當今移動設備至關重要的原因所在。
另一個重要的數據中心技術研發工作就是所謂的“超級聚合(hyperconvergence)”。在一定程度上,用戶可以將超級聚合看作是“將虛擬化發展到下一個極端”,因為這涉及到組織數據中心內發現的所有獨立部分的問題——如服務器、大型存儲區域網絡(SANs)、網絡路由器等——而且還可以將它們轉化成可以在軟件掌控之下的單一邏輯部門。
與虛擬化相似的是,超級聚合盡管才流行幾年時間,但并不是全新的品牌技術。不過,聚合技術如今已經迎來了一些重要的進展,對當前的消費者和企業用戶都非常重要,這一點,普通消費者和企業用戶都已經體會到了。事實上,超級聚合一整套概念都是因 谷歌 (微博)、 亞馬遜 和 Facebook 之類的大網站而廣泛流傳,這些網站很快就認識到傳統的數據中心架構已經無法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需求。
這樣,這些公司就開始打造他們自己的更加龐大的硬件元件,并打造強大的軟件系統,將各個硬件元件控制在統一的平臺之中。如今,各個不同類型和規模的公司都希望打造這種強大且非常靈活的數據中心架構,這將有助于他們支持下一代服務和應用,從而與用戶進行更好的交流、互動和教育等。
為了提供這些功能,傳統的服務器銷售商,例如 戴爾 、 惠普 和聯想等公司,都開始與Pivot3之類的小軟件公司開展合作,以此推出超級聚合的數據中心應用軟件,這些應用軟件能夠整合數據中心的各個元件,將這些元件整合到單一的盒子之中。這種創意就是要提供可以讓用戶更加簡單地管理業務和更加簡潔的解決方案,而且價格和成本也更低。
數據中心技術或許會擁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名稱,但是他們將對所有的設備和服務產生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消費者用戶和企業用戶領域都是如此——這也能夠讓我們每天都參與其中。數據中心技術肯定不會像移動應用那樣時髦,但是他們一定是軟件變革的核心,這種變革必將會更加長期地持久下去。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福保街道桃花路1號 版權所有©深圳市網盛科技有限公司 粵ICP備06087552號